歼-15首飞试飞员:现在是自动化生产 舰载机发展见证国家实力!7月7日,中国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圆满结束了为期5天的访问活动,离开香港。期间配资平台投资,超过3万名香港市民、青少年学生及各界爱国人士参观了山东舰。其中,国产新型舰载机歼-15T首次在航母甲板上对公众展示。
近日,央视记者探访了位于辽宁沈阳的歼-15T机库,并采访了空军特级飞行员、歼-15首飞试飞员李国恩。李国恩向记者介绍了如何从外观上区分歼-15和歼-15T。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也联系到了李国恩,就中国舰载机的生产、发展和试飞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李国恩是驾驶歼-15实现陆基首飞的试飞员,在飞行生涯中曾先后首飞了5型飞机,包括歼-15和歼-16两种第四代新型战机。
对于近期海军辽宁舰和山东舰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双航母演训,以及山东舰编队此次访问香港,歼-15T首次在甲板上对公众开放的消息,李国恩表示配资平台投资,这表明中国航母事业和舰载机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他强调,这是国家实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无需刻意表现,只是展示了国家的能力。
谈到跟随央视镜头走进歼-15T机库的感受,李国恩表示这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他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经济能力和科技水平都在提高,航空工业的生产设备和精密程度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提升。
从试飞员的专业角度来看,李国恩认为歼-15T是在歼-15的基础上发展的,装备了更好的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能力大幅提升。他用房子的比喻来说明,现代武器装备不仅需要“硬”的部分,如平台本身,还需要“软”的部分,如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以增强战斗力。
李国恩还提到,希望舰载机的起落架可以更轻更细,因为减轻飞机重量可以提升性能。他认为未来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因为航空工业人才辈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于歼-15总设计师孙聪关于歼-15追求能量机动、歼-35追求信息化的观点,李国恩表示赞同。他认为信息化战争中,信息链条和武器互联至关重要,能够快速探测、打击并撤离是关键。
李国恩曾先后首飞了5型飞机,但主要负责陆基试飞。他表示,海基与陆基战机的主要区别在于舰载机必须在较短的跑道上精准操作,这对飞行员的技术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因此,围绕安全起飞和降落问题,进行了大量工作和严格训练。
李国恩表示,拥有自己的航母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从0到1,从1到N,是几代中国航空工业人和众多舰载机试飞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沈阳所将继续研发更多先进的航空武器装备,回报祖国和人民。
金港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